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临终上疏 曹魏 · 韩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生有益于民,死犹不害于民。
况臣备位台司,在职日浅,未能宣扬圣德,以广益黎庶。
寝疾弥留,奄即幽冥。
方今百姓农务,不宜劳役,乞不令洛阳士民供设丧具。
惧国典有常,使臣私愿不得展从,谨冒以闻,惟蒙哀许(《魏志·韩暨传》注引《楚国先贤传》)
奏外祖母无服 曹魏 · 韩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天子降周,为外祖母无服(《通典》八十一太和六年明帝有外祖母之丧,太常韩暨奏。)
临终遗言 曹魏 · 韩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夫俗奢者示之以俭,俭则节之以礼,历见前代。
送终过制,失之甚矣。
尔曹敬听吾言,敛以时服,葬以土藏,穿毕便葬,送以瓦器,慎勿有增益(《魏志·韩暨传》注引《楚国先贤传》)
韩暨司徒景初二年春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
太中大夫韩暨澡身浴德,志节高洁,年逾八十,守通弥固,可谓纯笃老而益劭者也。
其以司徒(《魏志·韩暨传》。)
韩暨遗表诏景初二年四月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
司徒韩暨,积德履行,忠以立朝,至于黄发,直亮不亏。
既登三事,望获毗辅之助,如何奄忽,天命不永!
曾参临没,易箦以礼;
晏婴尚俭,遣车降制。
司徒知命,遗言民恤,必欲崇约,可谓善始令终者也。
其丧礼所设,皆如故事,勿有所阙。
特赐温明秘器,衣一称,五时朝服,玉具剑佩(《魏志·韩暨传》注引《楚国先贤传》)
韩太保惟忠墓表元丰三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一、《鸡肋编》卷中
公讳惟忠,著籍真定,为灵寿人
忠宪公之曾祖,今定州丞相之高祖父也。
忠宪公贵,赠太保
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
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
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尚书令追封昌国公
魏国,又徙韩国
夫人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韩国公之子讳保枢,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鲁国公
鲁国公之子则忠宪公也,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陈国公
子八人:长曰纲,故尚书司封员外郎
次曰综,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次曰绛,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今以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定州
次曰绎,故职方员外郎
次曰维,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三学士、吏部郎中许州
次曰缜,今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次曰纬,故比部郎中、知解州
次曰𥾝,故光禄寺丞
韩氏自忠宪公进士,因侍鲁公京师,其后鲁公薨,遂葬于许。
忠宪公益贵,始占第太庙之通衢,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
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
然高、曾生长灵寿,葬其处,则韩氏本河北人也。
盖自唐末更五代,天下之民,缠于兵火之毒者二百馀年,至太祖太宗起河北、有天下,垦除祸难,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乐之地。
累圣继之,以休养生息为事。
其顾指左右,驾驭驰骋,莫非一时之豪杰。
考诸国史,则累朝将相颇多河北之人,若赵韩王普,实保塞人
曹冀王彬,灵寿人
潘太师美,魏人;
李文正公昉窦尚书仪之昆弟,真定人
王太尉旦,莘人;
张尚书咏清丰人
柳公开,元城人
李文靖公沆肥乡人
张文节公知白清池人
宋宣献公绶平棘人
韩忠献公琦安阳人
馀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数。
窃尝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而大河自积石行万里,出底柱傍,缘太行大峰,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岗巨阜,纡馀盘屈,以相拱揖抱负。
小则绵一州,大或连数郡,其气象如此。
而土风浑厚,人性质朴,则慷慨忠义之士固宜出于其中。
而虽或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掩郁渟滀,声发益大,泽浸益远,以施于子孙,亦自然之理也。
太保公基本其庆,而忠宪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进退优裕,有始有卒。
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辅,亲当天下大事,不辞艰难,其昆弟群从又才贤,且皆显用。
呜呼,可谓盛矣!
太保公,岂非所谓不及自用其才而施于子孙者耶?
太保公至丞相才四世,而五世诸孙尤众,宗彦,终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三司盐铁句院;
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转运副使
宗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判官告院
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
宗师,度支员外郎、知相州
宗弼,大理评事
宗恕,大理寺丞
宗武,东阿显令;
宗儒,大理评事
宗良大理寺丞
宗厚、宗文,光禄寺丞
宗直、宗本,大理寺丞
宗迪,太常寺太祝
宗质,将作监主簿
宗敏秘书省校书郎
宗尧寿安县主簿
宗亮将作监主簿
宗望,郊社斋郎
宗坦太庙斋郎
宗矩,将作监主簿
太保公皆来孙也。
其六世诸孙玠、圭、瑗、琏、环、珙、珏、理、珦、琯、玭、𤪌,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来孙也。
夫二汉元功儒林之后,与夫晋王、谢、唐崔、、韦、杜之族,至于与国同久。
今韩氏自忠宪公高祖四世赠一品,上下衣冠传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遗德已足以致之矣。
忠宪公大丞相与其诸伯仲,又以勤劳庆善承嗣之如此,则后又宜有兴者,遽可以世数量乎?
传有之:「一岁之计植之以谷,十岁之计植之以木,百岁之计植之以德」。
观韩氏所植之厚,岂独百年哉,视德之所至而已矣。
初,太保韩国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
其后增筑之,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为一,独留墓首、异封志以告于后。
元丰元年秋九月丞相太原易镇定武,乃诣灵寿,既祠谒墓下,因属清臣为之表,而得阳翟孙曼叙书于石。
是不独著太保公之系,将以遍示天下为人之子孙者焉。
元丰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孙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晋州诸军事、行晋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绛立石。
蒋涣鸿胪卿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二
门下。古之上卿
次公一等。至于西汉
每与列侯参决朝议。今之秩望。
亦谓之崇。朕方修文德。
以抚区外。则重译象胥之事。
九仪相赞之职。正用髦硕。
俾之典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上柱国汝南县开国公蒋涣
颜子之德行。张仲之孝友。
能积其厚。以丛于身。
恭俭之训。可以轨俗。
学通文变。高视一时。
非得丧之可干。亦刚柔之相济。
服在通列。且踰二纪。
精于宪章。举有伦要。
东雍居部。近郊移风
以礼除暴。人安其业。
京师之河润。守经术之循吏。
司秋会府。训夏议刑。
以之弼教。能用中典。
时属四夷之叙。参授大宾之任。
韩暨以宿德而拜。陈纪以至行而迁。
求旧任贤。正当此选。
待遇诸国。宜约故事。
使有准以明等威也。可检校刑部尚书鸿胪卿
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第三表 中唐 · 高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言。再表陈情。
一心仰施。瞽言无感。
宸眷不回。今月四日。
中使魏宝羲至。奉宣进止。
赐臣还诏。倍加荣奖。
未允愚衷。惊宠循涯。
伏躬殒越。臣某中谢
臣闻劳生佚老。天理自然。
蠕动翾飞。日入皆息。
时不期而必至。物虽强而无由。
礼经所以制限。疲薾所以获退。
自非贡禹之守经据古。赵喜之正身匪懈。
韩暨之志节高洁。山涛之道德模表。
人皆顾望。礼以至公。
纵过常期。讵为贪冒。
其有当仁不让。急病忘身。
岂止君命。犹宜自举。
故以魏待秦师。唐睢请约车而西说。
汉谋边将。充国对无踰于老臣。
所谓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
忠无不纳。礼亦从宜。
如此。则选旧任能。
足供国用。优年加惠。
得遂时归。古之进退。
鲜不如此。臣以不才。
叨辱高位。幸而免戾。
年及乞骸。苟蒙得请之恩。
实受终身之赐。若叨荣不怍。
当退而留。则上累皇明。
下重臣罪。况臣身少力薄。
不如等夷。年老气衰。
现就羸惫。形因荣弊。
疾与齿并。荣卫每乖。
膝胫多痹。既忧废职。
又惧妨贤。内外交攻。
生涯转迫。穷暮之恳。
不遑起居。刍荛之词。
已罄肝胆。一物有关于亭毒。
容光时假于照临。顾西山而骇目。
瞻北阙以驰心。臣不胜战惕感恋之至。
奉陪李大夫王侍御史淮南浙西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
夏四月戊午
大夫公至自朝觐。
敷宣仁泽。
既浃辰。
从事监察御史太原德素将事于淮南浙西二府
且修好也。
德素以行艺修明。
达于吏理。
廷尉评而簪惠文。
曳赤绂。
钟陵军事。
公之入觐也。
主留府师旅之重。
公之还部也。
领将命四方之觐。
自非和裕之才。
肃给之用。
有嘉闻而无流事。
孰能与于此。
亦既撰吉日。
驿车辚辚。
公乃备觞豆以祖之。
类歌诗以贶之。
小子辱从事之末。
承命授简。
书日书字者
异乎诸府宾主之礼。
且以美德
业也。
驸马不许至要官私第状821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伏见国朝故事。驸马缘是亲密。
并不合与朝廷要官往来。元宗开元中
禁止尤切。臣访闻近日驸马公至宰相及要官私第。
此辈无他才伎可以延接。惟是漏泄禁密。
交通中外。偫情所知。
以为甚毙。其朝官素是杂流。
则不妨来往。若职在清列。
岂可知闻。伏望宣示宰相
驸马诸亲。自今已后。
有公事任至中书宰相。此外更不得至宰相台省要官宅。
周益公 宋 · 王子俊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五四、《文忠集》附录卷一
天之生贤,自古实难。
匪贤之难,盖难其全。
诞集厥成,惟我公则然。
公学伊何?
通天地人。
相其胸中,万古毕陈。
何以况之
瀚海无津。
公文伊何?
绍韩、欧阳。
轇轕星辰,卷舒河江。
何以况之
丽日伊煌。
有岿斯望,司马及吕;
有赫者勋,韩暨文、富。
前哲所长,公靡一不具。
公在庙堂,国有柱石。
其在四方,世有矜式。
自初徂终,备道全德。
呜呼嗟哉!
十月朔旦,天降鞠凶。
国丧其桢,士夫其宗。
梁坏山颓,日星晦蒙
殄瘁之悲,达于天下。
安仿之嗟,尤酷于乡社。
骇讣音之忽传,纷行路其泣下。
昔我方冠,狂简有斐。
公见其文,曰此非馀子。
职是循诱,假以溢美。
拜公道周,如平生欢。
饮食教载,出入其门。
三十三年,弥久益勤。
我困场屋,公辄为喟,移书抚我,且劝且励。
藏在十袭,今岂忍复发视?
比往造公,公病不能出,独拜床下,犹谆谆焉,哀其穷而悼其屈。
天乎痛哉!
孰知其遂为永诀之日也。
我持圆凿,举世方枘,知我惟公,犹足自慰。
继自今其安所望于世也?
薄奠载陈,公呼不闻。
我涕如倾,我心如焚,如可赎兮,宁九殒我身。
范子宣 明 · 欧大任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高秋建礼直,羡尔奉明君。
典客韩暨,摛词亦范云
山斋天玺帖,江雨海鹏文。
傥有相思字,西风寄雁群。
韩忠彦左丞以其弟嘉彦尚主未当奏元祐四年七月 北宋 · 傅尧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五、《右编》卷一四、《经世八编》卷二二四
臣伏见近除韩忠彦尚书左丞,继又以其弟嘉彦尚主,物议籍籍,以为未当。
臣不敏,不敢臆度其是非。
臣窃谓李德裕实唐之名相,建言:「旧制,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开元中诃督尤切。
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是等无他,直泄漏禁密,交通中外耳。
请白事宰相者听至中书,无辄诣第」。
当时防禁如此。
今乃萃于一门,议者之言良可取也。
况君举必书,而书事必谨其始。
陛下自临御以来,励精政事,未有过举,而首开此涂,异日援以为比,其弊将深,且书于史册云始于陛下,使后世指为讥议,顾不惜哉?
愿陛下深思之。
陛下用臣辈为聪明,臣茍知而不言,负陛下之罪不容诛矣。
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致仕赠金紫光禄大夫陈公行状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一、《攻愧集》卷八九
曾祖砥,故不仕。
妣林氏。
祖嘉谟,故赠右朝奉郎
妣黄氏,赠安人
父膏,故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
妣蔡氏,赠安康郡夫人
汪氏,封咸宁郡太夫人,赠新平郡夫人
本贯兴化军莆田县崇业乡孝义里。
陈公居仁字安行,年六十有九状。
惟陈氏胄出姚虞,为世著姓。
后汉文范先生以来,世系蝉联,皆可推考。
七世祖司直五代之乱,自光州徙于泉之莆田
国朝升邑为军,至今衣冠不绝。
特进宦游,联姻四明,遂著籍庆元
特进来依甥馆,公以建炎己酉生于奉化,未及月而寇攘蜂起。
亲党窜伏穷山,公在襁褓不作一声,同行相与言曰:「此贵子也」。
少长颖悟,性不好弄,厚重如成人,十岁已学属文。
特进以文章气节望于朝,始分教汾州,佐延康张公克戬守城捍寇。
惠州,值曾衮之变,径至贼垒譬晓之,贼气夺而降。
御史四明有僧法恩谋不轨而事觉,或请屠城以示四方。
力论多杀非圣世事,得旨,赦不在法恩之籍者。
又争之,谓籍馀万人,其实不足稽据。
况皆胁从,愿悉宽宥,两州皆赖之。
其大节如此,宜其有子也。
公幼时侍立,闻汾州事,能愤然激烈。
特进为泣下,且曰:「此儿当大吾家」。
特进尝语之曰:「似闻欲以我使敌,固不惮行。
汝能任家事乎」?
公曰:「大人惠州见贼时未尝反顾,今尚何念?
某虽幼,敢不勉」?
特进益奇之。
甫十四岁而孤,执丧如礼。
新平夫人挈以依外氏,誓终靡他。
公尤尽孝养,相倚为命。
勉之学,益自刻苦,有一日千里之敏。
外祖少师、外祖母王夫人抚爱如己子,以特进遗泽补将仕郎,调信州铅山,连取漕荐。
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科
特进旧与秦丞相投分至密,时御史多由此大用,尝风特进论一二大臣,坚拒之,而抗疏求外,坐此左迁而弗能害也。
时秦公威柄方盛,喜公取世科,或劝一见,可得美官。
公曰:「是有命焉」。
终不自通。
铅山当孔道,盗贼出没。
公设方略,部分而厉使之,盗不得发。
尝以公事忤泉使,及行县,以威胁公。
公请纳告辨白,退,束装以俟劾,使者竟负愧去。
继之者翻以此知公,授永丰,改监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籴场。
隆兴元年孝宗修高庙圣政,妙选僚属。
参政范公成大和剂局,与公皆自筦库中兼检讨官
二年考满,当改秩。
既已进卷,丞相寿春魏公使金,公尝学事之,辟公为书状官
时和战未决,敌兵在淮北,人情恟惧,公以身许。
魏公至境上,议久不定,突骑大至,上下失据。
公欲上马,犹从容举酒告魏公曰:「先生冒寒,且釂此觞」。
观者壮之。
既退京口,寻复北向,真所谓飞矢在上,行人在下。
遣谕敌兵,开道而入,皆引满以待。
魏公察公无惧色,唶曰:「仁者之勇也」。
卒遂成礼,减岁币而还,公之赞画为多。
左宣教郎,以奉使赏转两官,差充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时魏公日贵,乾道元二年间进秉国均。
公方忍贫需远次,闭门读书,未尝求进。
初,虞雍公一见奇公,欲引以为用,公不欲就。
六年始赴,又导公言兵,谢不能。
退以书抵之,谓有定力,乃可立事。
若徒为大言,终必无成。
幸成,亦旋败。
雍公为之动色。
踰年,始为军器监主簿
明年宗寺阙官,竞谋摄事,以希宝牒之赏。
俄得堂帖权丞,宰执谓公曰:「求者纷然,择不求者授之」。
轮对,奏:「立国之要,在规模先定。
陛下非无可致之资,而规模未立」。
孝宗初颇不怿,曰:「朕未尝不立规模」。
公奏:「陛下锐意恢复,继乃通和。
和、战、守三者,迄今无定论,不知何者为规模」?
上曰:「此则随机而应」。
公复奏:「发号施令,使人必信可也。
今朝令夕改,人得一阙,临时更易,尚不能保,外间至有前降指挥更不施行,已差下人别与差遣之类,此不可以不戒」。
以录本纳政府,雍公曰:「适已见之。
规模即前日定力之论,某今益知此言之当也」。
将作监丞国子监丞秘书丞
再对,奏:「文武并用长久之术,陛下奖进武臣,深得持平救偏之道。
正恐未必得智谋勇略之士,或多便佞轻躁之徒,又非兼用之本意」。
上曰:「只为文臣太胜,要当扶而正之」。
又奏:「圣虑甚至,但又不可过。
恐复至于偏胜」。
又奏边民盗马事,宣谕直旨行下。
少蓬去位,公专省事台察奏太史局生所学浅陋,请增三二书以试之。
公顾同舍曰:「国家禁此等书严甚,不应用此增试」。
无敢忤御史者。
公入奏,上称善,即寝前议。
议者不乐公,乞去。
相君坚却之,且曰:「上方誉美未已」。
将上,则御史不安。
是年郊恩赐绯,荐摄礼部郎中
尝奏论台阁宜多用明习典故之士,上曰:「知名之士试举一二」。
公奏:「如周必大、洪迈久在禁林,不待臣言。
李焘、莫济,岂应弃之侯国」?
上欣纳,甫数日,首召李公。
寻再请,差知徽州
时朝行三数人以故去皆乞免对,公不欲为异,亦乞免谢辞。
上指曰:「陈某无他,可令陛辞而行」。
临遣甚宠,且曰:「方欲用卿,乃遽求去。
卿其清省狱讼,尽心民事,政成当召」。
又谓大臣曰:「陈某论事明练,貌类汪大猷」。
曾丞相曰:「是其甥也」。
淳熙四年赴郡。
郡自五季杨行密割据,刺史陶雅宿重兵,赋入倍旁郡。
祖宗削平,每下宽令,又以山多田少,米则输八折十,绢匹当重十二两,徽独止十两。
左帑忽加退剥,守遽使如令,民益不堪,控诉彻闻。
上慨然欲蠲之,出自睿断,谓申旧制,恐悍吏或能重为民病,乃命并输十二两,而举郡所输之数,率十二匹而蠲其二,以绝并缘之奸。
公适当其时,官吏奉行过当,拣择太精,公即谕告而痛革之。
版曹威严,无敢忤之者。
公贻书谓天子节经费以惠俭瘠,不能推广圣德,吏则有罪。
自今苟及度程,随至辄受,敢豫以告。
已即自以名衔受输。
植二表于庭,有中度而遭抑退者,抱所输立表下,老校抗声以告,亲为分明之。
钞至随即批销,人无留滞,吏不得摇手,实惠确乎及下。
秋苗益选良吏,减加耗之甚者,石可四五升,民往往裹赢以归。
徽之政甚休,而得民之深多此类。
又连岁大稔,米至不论钱,民以为数十年所未有也。
郡有大溪,岁晏民未病涉,忽鸠工造渡舟数十艘,莫测所用。
梅霖暴涨,遂得以济,始知公先事远虑之效。
自是岁一举行,抵今赖之。
既新军资库,造阅武亭,复于郡庠创御书阁甚伟,皆取于馀财,民不知役。
听讼明敏,剖析滞事,情法曲尽,或至千言。
邻境有诣台省,愿得公定断者。
御史府索案去,官吏创见,为之股栗。
公略不排比,径以授之。
御史亟称于朝曰:「古之良二千石也」。
既受代,吏民遮留,真有截镫断桥者。
公由他道去,父老或送别数十里外,生为之祠。
去郡十馀年,遇生日,郡人必来拜寿。
后赴武昌,取道郡中,犹聚䌽揭旗,填拥道路,亡虑千万人。
非素有以感其心,顾能尔耶?
还朝入对,褒谕再三,首曰:「新安之政甚好,从臣台谏屡为朕言。
且举卿所断水利之讼,为之赏叹不已」。
奏劄四篇,皆依奏付出。
其一乞编类隆兴以来宽恤诏令,有曰:「法久则易玩,事久则易怠。
惟申加戒饬,有以儆其观听,则千万年犹一日也」。
上读此数句至再,曰:「可谓名言」。
其二论绢赋匹数既减,吏胥市例大有脧削,恐后日复有苛取重扰,乞加告戒。
上曰:「变法之初,赖卿尽力,方成实惠。
正恐后人未能遵守」。
秋日病中得笙斋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施梅樵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此诗收于《捲涛阁诗草》,第一首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卧病经旬怅索居,忽来一纸故人书。
论交笔墨情犹厚,寿世文章语岂虚。
杜老有诗能愈疟,韩公至信可驱鱼。
诵君佳句襟怀爽,灵药分明自不如。